苏州苏州2022-08-02 20:54:39
苏州的冬天,
虽然没有银装素裹的装扮,
却有着属于这座城市的独特和高冷。
当所有的城市都在大雪纷飞,
苏州自始至终只有雨水的陪伴;
当多数的城市被严冬所羁绊,
苏州却裹挟着一丝的温暖;
··· ···
“甜”在嘴里
冬天,多数人除了喜欢吃羊肉之外,更爱吃的还是甜食。众所周知,苏州是一座喜甜的城市,不论是老字号酒楼、点心铺、包子铺,亦或是自家的家常菜,每次品尝的时候总能感受到丝丝的甜蜜。
桂花糖藕、松鼠桂鱼、生煎包、响油鳝糊···基本上“甜”是贯穿苏州菜的主旋律,毫不夸张的说,每个人对苏州的第一印象就是“甜”,而“甜”就好似是苏州人身上一种深入骨髓的味道。
不论辛苦工作的你,在外多忙碌、多么疲惫,只要回到家,吃到那一口独特的味道,内心总是会油然而生一种甜蜜温暖的感觉。
梅花糕、鸡脚等,每一个都是让人难以忘怀的美味。很多人都说,苏州这座城市很神奇,它就像是有魔力一般,能让异地来苏的人有一种很强烈的归属感和安全感,当然,这是城市的魅力。
论口感、味道,很多初来乍到的人最常见的一种反应就是:对苏州的口味保留一丝的排斥和质疑,但生活时间一长,久而久之,你就会渐渐地爱上苏州的味道,像吸食了鸦片一般,从“嘴”感受最初甜蜜蜜的苏州。
“甜”在空气中
有这样一条街道,没有过多的粉饰,没有浓重的现代气息,但只要每逢中午,街头街尾总会充斥着一种甜甜的味道,没错,那就是皮市街。
皮市街是古城区里最热闹的地方了,有小学、有花鸟市场,单行小道的两侧也经常摆满了小狗、鸽子之类,还有盆景与文玩。
而在这条热闹的市井街道上,还有两个苏州最甜的人存在,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,这条街道才能弥漫着阵阵的甜香,那就是潘玉麟和杨招娣。
想必吃货们都知道潘玉麟吧:「哆哆哆,卖糖粥,三斤核桃四斤壳」。
无论是春日暖暖的日头,还是天寒地冻的季节,只要配上皮市街上潘玉麟的糖粥,那一天绝对是这个月最幸福的时刻。桂花赤豆糊,鸳鸯赤豆粥···每天络绎不绝的食客纷至沓来,只要是出摊的日子,弄堂里总会排起长队。
摊子很简单,一锅煮圆子,一锅捂着粥,一锅捂着豆沙,还有一小缸酒酿,潘玉麟糖粥卖的苏州甜食是“正宗甜”,糖粥“用糯米熬出来”,浇上又“稠”又“厚”的豆沙,拌上桂花,“香甜不腻”;赤豆小圆子也“怀旧温暖”,仍是“小时候的味道”。只要光是想到,脸上最能乐开了花,更别提吃起来了。
但可能也是老夫妻俩个年纪大了,潘玉麟出摊的时间也不是这么容易捉摸的。为什么这么说,只要是下雨天,皮市街上就闻不到这真真的甜蜜蜜的味道;但凡二老身体不适,自然也就不出摊;还有呢,只要200份全部卖完,就会立即收摊,所以,去的早不如去的巧。
潘玉麟的糖粥,可谓是一门正宗的老手艺,为了不让这门手艺变味,在身体不适期间,他宁愿不出摊,也要将正宗的苏州老味道保持着,这或许也是他的任性处。
不过,对于皮市街周边的市民来说,但逢出摊,他们必带锅舀之,这也是对苏州味道的一种认可和传承。
寒冬放晴,不如去一次皮市街,感受那一丝独有的甜蜜感。
“甜”在心头
每年冬天,你都能在这个地方看到张阿婆的身影。这些手套质地厚实、色彩鲜艳,是张阿婆一针一线亲手织的,89岁的她没有力气吆喝,但不时有过路人停下来看看问问。
89岁的阿婆,用自己的双手,温暖着苏州这一整座城。
两天,一副手套
对于一个已经年迈的阿婆来说,织一副手套的速度已比不上从前,或许,手脚灵活的时候,编织一副手套只需要一天不到,但现在年近90,时间必然是翻倍的。
不仅如此,在编织的时候,还要全神贯注,只要一不小心记错长短、间隔等等,最后展出成品的时候都是不平整的。
仅售一块钱
阿婆织手套售卖,不是为了赚钱,多半是想尽自己的一份绵力,让这座城市的冬天能变得与众不同。
“一块钱相当于是送的。”是的,就如今的物价来看,一块钱连个烤热狗都买不到,更何况是一副纯手工的厚实的手套了,不计任何的人工费和材料费,只需要一个硬币。
很多人都劝阿婆把价格定的高一点,阿婆说:“其实价钱我也不是很在乎,我有退休金的,就是打发打发时间。天气冷了,大家也都需要一副手套,看着大家手上暖和了,我心里也就暖和了。”
据悉,在张阿婆生活的那个村子,有部分人家家里是没有什么暖气的,她为了让别人没有一种欠人情的感觉,默默地只标价一块钱。
最难得的是“坚持”
这件事,张阿婆一做就是10年,只要每逢过冬,张阿婆就会独自忙碌起来,没有一丝的不情愿。
十年间,上百双手套,她用自己的行动温暖了他们的心,更是让这寒冷的冬天充斥着一股温暖的气息。
好奇怪
即将迎来“雨夹雪”的苏州
到处都充满了甜蜜的气息
那种温暖,无法用言语来比拟
甜呐
最能治愈爱恨情仇的困苦
平复生活的艰辛
你爱甜吗?
当然爱!
很开心,你生活在苏州
点击查看
苏州苏州
往期精彩内容
原创精品
打造中国人工智能硅谷 | 我们到底要不要房
给多少钱你才愿意离开? | 房价2000的时候